9月13-15日,在第十八届榆林国际煤炭暨高端能源化工产业博览会活动期间,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和中国矿业大学应急治理与国家安全研究院组成的课题组联合发布了《全国矿山生态修复多元共治典型案例(2024)》,从技术创新、管理升级、资本赋能等多维度梳理提炼了国内12个典型案例实践经验。其中,豫矿公司所属山水地质旅游公司实施的“息县濮公山废弃采石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案例成功入选。
濮公山矿区开采历史悠久,曾经开矿、建石灰窑让濮公山热闹非凡,但过度无序开发,也让这里脆弱敏感的生态系统负重超载,山体破坏、植被剥离,给濮公山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创伤。
山水地质旅游公司作为技术服务单位,结合濮公山生态现状与条件,确定了依托淮河和濮公山建设矿山公园的转型发展方向。科学地把自然恢复、辅助再生和生态重建作为主要修复措施,创新性地将生态修复与文化文旅相融合,将息县濮公山矿山公园定位为“以濮公山矿坑周边的植被为载体,以石灰岩矿开采遗迹景观为主体,以地质科普游乐、石灰岩采矿遗迹治理等环境更新、生态恢复手段展示为核心,融合濮公山‘东南第一峰’、祖师庙等历史人文景观,打造集矿业展示、地质科普、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示范、旅游观光、度假休闲、生态养生于一体的综合性矿山公园。”
濮公山项目前后共申请中央、省级财政专项资金2942余万元,息县人民政府累计投入资金超过4亿元,用于濮公山矿区居民转移安置、环境恢复治理、公园基础建设和景观提升等。经过多年努力,从千疮百孔的废弃矿坑,到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景区,濮公山矿山公园生态转型之路结出硕果。濮公山矿山恢复治理项目成功经验,蹚出了一条生态修复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的路径,探索出了“生态修复+旅游”、“生态修复+乡村振兴”的成功模式,为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各社会主体参与矿山生态修复活动提供了有效借鉴和参考。
上一篇:“精心装扮”让矿山旧貌展新颜
下一篇:没有了!